《三国演义》文学常识大揭秘》
一、基本信息
《三国演义》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志演义》),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。
二、主要内容
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,以战争为主线,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,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。全书大致可分为黄巾起义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,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,作者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。
三、文学特色
语言风格:采用浅近的文言,明快流畅,雅俗共赏,笔法富于变化,对比映衬,旁冗侧出,波澜曲折,摇曳多姿。
结构安排:以宏伟的结构,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,叙述得有条不紊、前后呼应,彼此关联,环环紧扣,层层推进。
四、人物塑造
曹操:“奸绝”,奸诈过人,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,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等。
关羽:“义绝”,“义重如山”,如千里走单骑、华容道义释曹操等。
诸葛亮:“智绝”,机智过人,神机妙算,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,从容不迫,如草船借箭、空城计等。
五、经典情节
千里走单骑:关羽保护刘备的夫人从曹营出逃,一路过五关斩六将,虽历史上并无此事,但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广为流传。
舌战群儒:诸葛亮说服东吴群臣联合抗曹,虽历史上诸葛亮只和孙权单独谈判联盟事宜,但在小说中成为经典情节。
桃园三结义: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,共同讨伐黄巾军,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传奇故事。
六、成书过程
三国故事在古代民间颇为流行,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,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、话本,结合陈寿《三国志》和裴松之注的史料,根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悟,创作了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“嘉靖本”,清康熙年间,毛纶、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、增删文字、增加评点,修改成今日通行的 120 回本《三国演义》。
七、艺术成就
战争描写:擅长描写战争,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,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,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,如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彝陵之战等,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,使紧张激烈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,疾缓相间。
人物塑造: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,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,表现其思想性格,如张飞心直口快,无外不带有天真、莽撞的色彩;诸葛亮神机妙算,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,从容不迫。
《三国演义》以其丰富的内容、深刻的思想、高超的艺术成就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